光和材料

赫尔茨安南图书馆(Bibliotheca Hertziana)是罗马的一家非盈利的、独立的机构,主要研究艺术历史,它由德国艺术资助者和爱好者提出并建于二十世纪初,旨在通过对艺术表达的认知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融合。
一座地下桥梁
这是罗马市中心面向圣三一教堂的一座文艺复兴式建筑,从祖卡里广场建设时入驻,并于九十年代中期该图书馆经过了整体翻新,使其更符合安全材料标准,并使满足举办活动的需要,还要解决在保藏文献逐渐增加所带来的储存与阅览中的一些问题。
此次改造不仅包括原址,还包括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古老的祖卡里广场公园区的两座大楼之间的连接部分(斯特罗加诺夫广场和所谓的“新广场”的交界)。

新广场的翻新是1995年的一个国际竞赛,由西班牙建筑师桓·纳瓦罗·拔戴维(Juan Navarro Baldeweg)赢得,由意大利建筑师恩里克·达·伽义(Enrico Da Gai)指导。恩里克·达·伽义是该图书馆建筑历史广场修复项目的设计师和总监。
公园具一个很漂亮的面具式大门,面向古老的罗马将军路奇奥·里奇尼奥·路库洛庄园,其园子呈阶梯状沿着宾奇奥的西南山脊分布,这构成了该项目的主要标志。
建筑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保存历史建筑;
– 周围建造一个名为“Neubau”的新建筑(有效面积 2,150 m2,相当于总体积 12,600 m3),对已有墙面不进行维护,完全替换了战后阶段建造的建筑;
– 从博物馆入口的恢复开始重新设计了楼内通路系统;
– 整个大楼的建筑和技术的统一;
– 建筑结构系统能使“Neubau”的静态结构独立于下面的建筑部分。
下面的建筑部分由“共和国”晚期的墙体建筑构成。这是一个阶梯式土堤的遗迹,它以前属于一座建于约公元前 60 年的庄园,后来被改造成宁法花园,设置有不可缺少的水流调节设备(特别是发掘出两面具有水流灰泥涂层的墙的残垣,之前或许是水池和水渠),并装饰有丰富的镶嵌装饰品。
建造技术的设计程序十分困难,要求研究一种大胆的“Neubau”静态方案,它既能支撑工程中以及工程后保存下来的墙面,同时还避免上方新建筑的地基直接重压在考古发掘地上。
为此从2003年起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个高3米,完全在地下的专用结构,它沿着西斯廷路和格里高利路的两排楼面支撑已有的墙面,就像一座桥,支撑“Neubau”的整个建筑体。工地所必不可少的塔吊位于4个微桩上,固定在侧壁的结构上。实际上,高处建筑骨架的大部分,即钢材支柱和横梁栅格,如今都悬在发掘地上方。
两根与地面接触的侧梁放置于170个微桩上,这些微桩有45米深。在这些基础件的建造中,由于不利的地形产生了巨大的技术障碍,造成了工期的延长以及原始估算成本的增加。
尽管如此,整个工地为所采用的静态方案建造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试验台,结构新颖,它为那种具有丰富文物的城市区域翻新项目的新方法打开了大门。
一件历史的外衣
如今“Neubau”成为了新赫尔茨安南图书馆的“心脏”。它围绕着一个有层次的庭院,有不规则四边形的设备和逐渐从下到上延伸的宽阔空间,沿着这空间分布着多层走廊,其中有藏书区与阅览区。
内部墙面是完全透明的(k ≤ 1.1W/m2K),形成了一种玻璃“漏斗”,接收来自洁白墙壁的自然光,墙壁整体倾斜,位于庭院东北侧边缘,它贯通新楼体,顶部覆盖有一个玻璃天窗。
内部房间的建筑学处理采用了一种简洁明了的设计语言。墙壁都是白色的,采用光滑表面或饰面砖,以利于光线传播。地板和家具都透出木质色调的温暖格调。庭院的宽阔透明墙面由薄金属肋板支撑,这些肋板与三层玻璃之间是隔热的。
细致的设计掩盖了各个设备终端的存在,使其成为一副避免突出任何建筑特征的整体画面,营造了一个明亮、安静的空间,有利于读者专心阅读。功能图也同样简单,大楼的第3层放满了文物,参观者们可以透过玻璃表面参观文物区和发掘工作,这些已完成的发掘工作还可以接着进行。
设备安装
在“Neubau”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构和建筑秩序的复杂性中体现了管道设备系统和安全方面,带给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新大楼一些特殊性和约束条件。比如,某些房间中地板和天花板的距离不超过2.40米,而在个别区域中的空间高度还可以进一步减少。
为尽可能完善地保存建筑和文献,在地下层的藏书室中(藏书室和“稀有”区阅览室)必须遵守严格的湿热条件(设计的外部气候条件:冬季温度为0℃,相对湿度为80%;夏季温度为32℃,相对湿度为60%),其中保藏的珍贵文物书籍约有10,000卷,其中包括18卷古版书。
这种情况中,全年中室内温度是20℃±1℃,相对湿度为40-50%,而高楼层中的藏书室和阅览室中温度在20-22℃±1℃(冬季)和23-25℃±1℃(夏季),相对湿度为45-60%。
各地下层仅用一台全空气设备(2.5次/小时)。为了避免出现不适的情况,在地面常用的房间中安装了供暖和制冷混合型设备,采用辐射天花板和空调设备,这些设备有助于满足供热制冷的高峰需求,进入再循环的体积可达40%。
“Neubau”安装了一套新风设备,安装于楼顶的主空气处理机上,它为各房间输送空气(送风 14,725 m3/h; 抽风 6,400 + 7,525 m3/h),另外:
– 在地下一层和二层中有两台“平板”空气处理机(送风:1,650m3/h;1,800m3/h)用于藏书室和“稀有”阅览室,来自上面楼层的回路中的空气由这两台空气处理机和电蒸汽加湿器进行后处理;
– 楼顶有一台独立风机(7,525m3/h),用于包括地下层以及考古发掘地在内的所有楼层的排风;
– 楼顶还有一些抽风机(总计300 + 240m3/h),设置在专用通风口中,用于各卫生间。
这种设备的建筑设计可以降低夏季空调的安装功率。输送和更换空气的制冷需求为276kW,但是,在主空气处理机停机时地下楼层所使用的空气处理机载荷产生效果,其实际空调功率为236kW,通过约等于85%的同时系数可减少到200kW。另外,热力需求为190kW。
设备中心、管网和终端
在楼顶狭窄的可用空间中仅可安装两台带螺杆式压缩机的空气式冷凝制冷机组(每台99kW),它们占用了斯特罗加诺夫庄园楼顶的一部分。一个2,000升的冷却水储水设备可以满足峰值可能出现的过大变化,以及减少机器开启数量。通过旁路连接了位于祖卡里广场楼顶的制冷机组,它作为备用机。
热水是由几年前新装的一套热力设备提供的,包括两台低温锅炉(每台200kW),采用管网天然气,位于祖卡里广场楼顶。供暖设备通过一个“Neubau”屋顶下的一个分中心与原有设备相连,根据室外温度进行预混合,然后送入下游回路。
被送往空气处理机的热流体温度为7-12℃和50-70℃,后一种温度的热流体流经度的热流体通过安安装在高温收集器自主回路上的后处理交换器。该空气设备分为两个区域(藏书室和阅览室)分开处理:每套回路都配有通到热冷空气后处理的换热器。
空气的送入(根据室内负荷,为22℃到16℃,可以进行房间内的流量调节)和排出是通过天窗处的直线送风口。送风点通过软管连接到输送管路,非常整齐,有些送风点处于打开状态,有些则闭合。抽风仅靠室内巨大空阔空间顶部的一个收集器,它位于玻璃庭院周围,对应于主空气处理机的技术间。
通风设备的消音方面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室内,噪音水平不超过35dB(A),而各种设备所释放的噪音则更加严格:对应于周围建筑的窗户,夜晚为45dB(A),白天为60dB(A)。
对应与设备中心和分设备中心,有三个设备管道井,竖直穿过这座新建筑。暖通设备在每层分为4个区域(藏书室和东、南、西阅览室),总输送管为4个管道,本地输送管为2个管道:每层可通过电动分流阀进行供暖/制冷的转换。用Tm=15.5°C的水进行预混合,在辐射天花板上流体温度达15.5-18.5°C和29.5-32.5°C。后者是为避免由于使用者非常靠近天花板上的热表面而引起不舒适的情况而确定的最大值。
辐射天花板由固定在精装修的石膏板上的铜盘管构成,达到平均效率约为25W/m2(供暖)和78W/m2(制冷)。在这种情况中,各阅览室是与各藏书室分开独立运行,便于单独专门调节。
为了满足室内负荷,在各本地服务器上采用了可调冷却剂的流体冷却设备。生活热水的供应靠分散式电锅炉。
这些设备的控制和调节是通过一个 DDC 系统,结构如下:各区域的本地测量器将命令传送到直接连接的各个组件,以及位于上方的分中心,这些分中心位于技术间的屋顶,而它们通过 bus 总线连接到位于祖卡里广场楼顶的控制中心。该系统可通过优化和控制程序来自由调节所有点,也可以修改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