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格局新变化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大发展。预计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发电能力增长的近一半,其中以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为主的间歇式供电占比45%。中国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绝对量增幅最大的国家,超过欧盟、美国和日本增长的总和。报告还探讨了2035年前不同的能源发展方式及其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
报告指出,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这些新兴经济体将推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超过三分之一。在亚洲,中国和印度处于需求主导地位,他们分别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东南亚地区将成为另一需求增长中心,而美国将在2035年前实现能源独立。届时,化石能源在能源需求中仍占主导地位,继续影响能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报告也显示,天然气将长期处于繁荣发展地位。在许多地区,燃煤发电依然比天然气发电更加廉价。但是能效低、污染重和排放高将是煤炭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天然气虽然地区价差明显,但兼具灵活性和环境效益,比其他化石燃料更有发展优势。
由此可以不难看出,全球能源格局在此次年度展望报告里有所变化,原来一些能源进口国正在成为出口国,比如北美国家;而一些出口国的国内消费量也非常大,比如说中东国家。另外还有非常规的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现在它们正在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和能源来源。尽管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情况出现,比如说有新的能源政策,还有新的能效改革,但是全球正在变暖,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依然非常大,有些国家还有化石燃料的补贴。
另外,全球大概有13亿人缺少相关的能源。全世界现在面临很多的挑战,既要使经济得到增长,还要能够尽可能少地使用能源,但同时还要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费和保护环境这三点如何去平衡相当重要。现在的石油价格在100美元/桶徘徊,价格非常之高,不同地区的油气价格差异可能很大,能源和经济的联系相当紧密。
全球能源消费重心东移
到2035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将增长30%。但是经合组织国家(OECD)增长不算太多,只有4%的增长是来自 OECD,其他很大的部分是来自一些新兴国家。未来的十年,中国将变成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到2035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将超过美国80%。中国的能源人均需求会增加40%,到2035年基本达到欧洲的消费水平,但是中国的能源需求到2020年之后会放缓。
东南亚也会面临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到2035年会加倍。2020年之后我们会看到印度需要更多的煤炭、石油和电力,中东也是很重要的区域。在全球能源消费增量占比中,中东国家占到10%,人口增速也高达3%。中东的天然气消费到2020年也将达到欧洲的水平,到2035年中东国家每天需要1000万桶的石油,达到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
未来将会拥有更多的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还有核能,它们的增量会达到40%,但是化石能源到2035年依然占据能源消费结构的75%,清洁的能源依然不会成为能源消费的主流。
中国碳排放将是美国两倍
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速很高,其中包括了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石油和核等各种能源,但中国的五年规划中要求减少煤炭的消费。中国的煤炭在2011年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8%,到2035年中国煤炭将只占到33%,这对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意义很大。
在未来,非 OECD 的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会越来越大,2035年非 OECD 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 OECD 国家排放量的标准。当然,人均的排放还是有所不同。印度到2035年可能人均的排放依然较少,但是中国以及中东的人均排放都会达到美国人均排放的一半,超过欧洲的人均排放水平。而就绝对的排放值来说,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碳排放国家,在2012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美国多60%,到2035年中国的排放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OECD国家石油消费下降与新兴国家的增长
在需求方面,石油的消费有很大的改变,OECD 国家的石油消费正在下降。到2035年,OECD 国家只占到全球石油总消费的1/3,也就是现在的一半,比1974年减少很多。在 OECD 国家之外,比如说在中国,石油消费增长得非常迅速,原来是600万桶/天,到2030年将达到1600万桶/天。换言之,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且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印度的石油消费也不可小觑。特别是2020年之后,印度会是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贡献国。中东也是一个主要石油消费地区。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全球需要如此之多的石油消费?首先是交通和车辆的需求,另外石油化工行业也会大量使用石油。石油的价格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到2035年会达到130美元/桶。
接下来再看一下石油的供给。接下来十年美国的石油生产大国的地位会不断得到巩固。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也会不断增长,另外,比如巴西的深海油和加拿大的油砂都会为全球供给的增加做出贡献。
但在2020年之后,除了美国,中东又会回到全球石油供给的中心。当前中东已经有了很多新的石油投资,这些投资的效果要到10年后才能显现。因此,我们一定要非常谨慎,中东信息总是会出现被误解的情况,当然,地缘政治也会对中东的石油供给产生影响。
全球炼油能力过剩
现在,全球的炼油厂的产能都已经过剩,出现大量没有利用的产能,全球的炼化能力就已经可以满足人类在2035年的需求了。
全球的能源消费重心不断转移,炼厂的建立也是要靠近最终用户。但是我们看到,有很多国家希望能够扩大自己的炼油能力,因为市场对这方面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其他国家也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生产精炼产品(比如中东国家),来满足国内的需求或者用于出口。而 OECD 国家的需求则会出现下降。
OECD国家电厂面临大规模退役
电力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电力在全球总体能源消费中占据了几乎一半。但对于不同地区而言,所面临的电力问题是不一样的。到2035年,OECD 国家主要面对的是大量电厂退役的问题。到2012年底,2/3的 OECD 国家发电厂的寿命已经达到30年了,也就是在 OECD 国家,接下来还需要替换的产能将达到60%。这对于传统的燃煤电厂而言尤其造成一个问题,这些电厂可能就要被挤出发电领域。
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所面临的是另一种情况,大概3/4的电厂寿命还不到20年。但中国也要考虑这个问题,需要一些能够长久有效的方法来满足新的需求。
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崛起
在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从现在的20%将提高到2035年的将近30%。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已经超过了欧洲、日本和美国的总和。对于美国、日本和欧洲,它们的可再生能源消费的重点是风能和太阳能,水能占比较小。这就涉及到了要考虑风能和太阳能的电力不稳定问题。而欧洲可再生能源40%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水能,水能增长40%,风能大概有26%。
在未来的时间内,可再生能源都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但还是取决于各个国家有什么样的补贴政策和支持机制。而总的补贴的金额也将有着大幅提高,比如生物燃料的补贴水平将从现在的1000亿美元提高到2035年的超过2000亿美元。
天然气的价格差异越发显著
有了能源,经济的竞争性就更高了。通过比较一些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气市场,过去的十年间的区域性价格差异变得越来越显著,尤其是美国页岩气的蓬勃发展压低了北美的天然气价格。
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大概是2.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是欧洲价格的2/3,而日本还要更多,电力价格也是如此。换句话说,日本和欧洲的企业购买同样的电力,和美国竞争对手相比要多付出两倍的成本。
而中国的电价也上涨了,这主要是因为煤炭价格的上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现在所支付的价格要比美国贵一倍。而一直到2035年,电价方面的差异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其实并不是一次性的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北美工业竞争力的显现
以上提到的天然气价格差异,会对不同区域国家的工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能源密集型的行业,比如像化工行业,钢铁行业或者制纸业等等。所以,针对这些行业进行了分析,来看能源将如何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发展。
目前,发现很多新兴的国家,比如亚洲的国家,它们在国内对能源的需求非常旺盛,而这样使得它们的生产不断地增加,这些企业也愿意出口它们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谁是赢家,谁又是输家呢?然而,输家有可能是欧盟或者是日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能源成本太高了。尽管对于 OECD 的国家来说,他们还是有一些能力来弥补能源价格的劣势。
所以,IEA 非常希望能够减少各个地区在天然气和电价之间的差异,而这意味着必须推动一个全球统一的天然气市场。天然气的价格应该由市场需求决定,而不是使用关系决定的,针对亚太地区尤其如此。北美的 LNG 出口应该能促进这方面的变化。
推动建立全球天然气市场
美国现在的天然气价格非常低,在中期来看不会有多少上涨的可能,虽然对于出口商的利润来说可能有不同的影响,但总之,有了一个新 LNG 的供给,它应该能够使得现在能源的结构有所松动。当然,也必须推进亚太地区天然气市场的结构重组。这样能够鼓励大家更多参与到天然气的交易中来,同时也能使大家发现一些合理的价格。目前,欧洲就有这样的变化,而最终的目的就是减少甚至消除区域之间的天然气价格差异。当然,这是不是指必须建立起一个单一的全球的天然气价格。因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有不同的进口价格,这主要是基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例如对于美国来讲,它的价格就很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