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有望加速发展
随着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相继在今年公布了减排目标或提交了减排计划书,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被世人寄予了更多的期待。近期更有消息称,中国可能于近期提交耗资6.6万亿美元(约41万亿人民币)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
标准方法学开发有望加速
事实上,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已经在争议、彷徨和探索中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距离一个成熟发展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大量基础性的工作要做,首当其冲的就是碳减排量的标准计算方法。
目前国内碳交易市场是以配额交易和中国自愿减排项目(CCER)交易为基础建立的,其中 CCER 项目的开发以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基础。根据 CDM 或 CCER 相关规则,开发的项目减排量可以在国际或国内碳市场交易,从而使项目开发方获得一定的减排收益。由于目前核算减排量的标准方法学的缺失,导致一些项目的减排效果难以量化,无法通过 CDM 或 CCER 项目的开发和交易获取减排收益。
据了解,参与或投资电动汽车充电站和输电线路改造的节能公司或用能单位可以凭借减排方法学核算投资项目的减排量,进而申报 CDM 或 CCER 项目,最终在碳交易市场兑现减排收益。
由于 CDM 和 CCER 方法学的开发对项目人员的执业经历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加之方法学的开发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目前很多行业和领域仍然缺乏相应的减排方法学。随着各国对自身减排指标的承诺达成一致,各工业细分领域对减排量核算方法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碳交易市场的标准化进程有望提速。
低碳新思维引领和谐发展
目前,就特高压建设的决策支持者与反对者的论争迁延日久,但当我们将生态环保纳入决策体系,一个经济价值与社会利益共赢的选择就跃然眼前了。
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例,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1000千伏输电线路,全长640公里。2010年,交易电量达到117.86亿千瓦时,线损率按1.7%计算,输电损失约为2亿千瓦时,在相同输电容量下相对于500千伏减少线路损耗6亿千瓦时。据此估算项目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48万吨二氧化碳(电网排放因子按0.8吨CO2/兆瓦计算),若按照25元/吨二氧化碳的交易价格计算,项目每年可获得额外减排收益1200万元。
更重要的是,特高压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我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应对欧美列强极力推动“去碳化”的一招后手,但受制于地理分布等因素,清洁能源并网和长距离输送目前仍是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约束。
特高压电网跨区跨省的输电方式让偏远地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成为可能。以风电为例,据相关研究,如果仅限在各省内消纳,2020年全国可消纳风电规模仅为9000万千瓦左右。而特高压输电技术相对基准输电技术的线路损耗得到有效降低,而每单位兆瓦时的线路损耗相当于0.8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能力要达到2.61亿千瓦,按运行时间7000小时计算,输送电量约18,270亿千瓦时,将累计减少碳排放7454万吨。以低碳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衡量,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可行性和社会价值显然要高于基准输电方式。
自从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的那一刻起,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面临重大挑战,一种低碳生态经济的新思维已在当前的新常态下应运而生。面对经济增长与生态和谐,也许只有会做多选题的人,才能找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优解。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