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状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超过500亿平方米,9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仅为23.1%。
在2015年,将会有51%公司的60%的业务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促使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具有更大的健康和生产效力,其次是可以减少用水量、减轻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等节能效力。绿色建筑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类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建造技术都在试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升级转变。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针对建筑中的围护结构、空调、采暖、通风、照明、供配电以及热水供应等能耗系统进行的节能综合改造。针对南北方不同气候特点及用能形式,国家分别出台了北方采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技术导则和资金奖补办法。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
因此,各省市也相继制定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行动方案和“十二五”期间的改造任务。但由于既有建筑存在产权形式多样、结构形式复杂、改造标准不一、改造费用筹集困难等诸多因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为节能工作难点。
地区失衡:北方成规模 南方需加强
虽然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配套政策,但整体推进仍然缓慢,且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河北、吉林等北方采暖地区的既改已成规模,基本能完成“十二五”既定目标;贵州、安徽等夏热冬冷地区既改基本上还停留在试点阶段,零敲碎打,不成规模,部分地区的改造仍然停留在“文件”阶段。
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底,北方采暖地区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7.5亿平方米,全面超额完成国务院明确的4亿平方米改造任务。2014年下达改造任务计划1.75亿平方米,已完成99%。目前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还是停留在少数大型公共建筑改造的试点阶段,而且不少地方主要是采用在外墙加保温隔膜和涂层这样简单的“穿外套”方式。
而造成“北强南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气候特点导致的居民对节能改造的不同层次需求。在北方寒冷地区,供热系统是居民日常采暖的迫切需要;在南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的改造以提高隔热保温性能,降低居民空调使用带来的电耗。
另外,随着对可回收、可降级等可持续建筑材料使用的重视,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原因都为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带来的经济性和居住舒适性其本身难以量化,且回报周期长,极大降低了居民对节能改造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多重困境:谁出钱、谁来改、怎么改
国家大力支持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前在改造资金、主体和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困境,“谁出钱,谁来改,怎么改”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产权分散、效益不“明”致资金筹措难。《物权法》规定,既有建筑物的业主享有该建筑物的改造权利,并且由业主负责筹集改造资金。而按照“谁受益,谁改造”的原则,居民和政府应承担既改任务并筹集改造资金。
目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本是每平方米200元左右。北方采暖区的节能改造基本上都有省(直辖市)级配套资金,部分地区县级也有配套,加上中央的财政补贴基本上能满足改造所需。吉林省各级财政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5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内蒙古基本上按110元补贴,辅以“早改者多奖”的政策。
目前南方安排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配套资金的省份并不多,大多仍是依靠国家层面出台的奖励办法,这就需要居民自主筹措相当比例的改造资金。
二是部门权责不清,“领头人”不明确。专家认为,目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缺乏一个高效的运行机制,行政体系责权不明,划分不清,沟通不畅,行政效率较低。
节能改造涉及业主、企业、政府三个方面,仅政府部门就包括建设、规划、环保、财政、市政等多个部门。贵州、安徽等地为了节约利用资源,采取将节能改造与老城区改造、危房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做。
据了解,目前各地住建部门基本上都设有类似“墙改办”“节能与科技”的相关处室对建筑节能改造进行管理。但因为人力缺乏、“级别”不够,难以很好发挥统筹管理的作用。
“从前期的建筑能耗测量到项目招投标、到具体施工,再到后期的运行维护都需要人管理,移动外墙面上的一根电话线可能就需要跟几个部门打招呼,协调起来很难。”西部某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说。
三是综合改造率低,亟待系统化。根据住建部办公厅2012年1月印发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指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有:外墙、屋面、外门窗等维护结构的保温改造;采暖系统分户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调控的改造;热源(锅炉房或热力站)和供热管网的节能改造;涉及建筑物修缮、功能改善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节能改造等四项。
无论北方和南方,已完成的既改项目仍然存在改造“碎片化”,综合改造率低。北方采暖区主要着力于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南方夏热冬冷的改造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穿外套”阶段。
河北省住建厅科技处处长程才实表示,河北省2012年和2013年完成综合改造的项目只占当年改造总面积的22%左右。“由于综合改造比例低,既改完成后未能同步实现热计量收费,影响了节能改造效果,有的甚至造成计量设备闲置和损坏。”
安徽省墙办主任杨全城认为,单纯的“穿外套”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风险大,涂层易燃,且容易脱离;二是形成的外保温只能达到大约20年的有效期,之后效果会下降。
中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绿色建筑在我国虽然起步仅十年,但由于其节能减排的潜力超越了建筑业本身,可以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来实现资源能源的大幅度节约,故处正方兴未艾的状态。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之一是让民众可以感知的绿色技术;发展前景之二是互联网+绿色建筑;发展前景之三是更生态友好、更人性化的绿色建筑。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的数量增长很快,尤其是中高等级的三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长幅度超过上年度1倍,2014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达到1亿多平方米,如果将大量按绿建标准设计,但未评星级的保障房项目列入的话,去年建成或设计的绿色建筑数量和面积则比上一年度多出一倍还多。